上海剂拓科技提供紫外差示扫描量热仪(UV-DSC)测试服务

  • UV-DSC(紫外差示扫描量热仪)是一种结合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与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的仪器,主要用于研究光引发反应(如UV固化胶的光交联反应)的热效应和光化学特性。以下是UV-DSC光通量仪的工作原理描述:
  • UV-DSC工作原理
    • 基本结构: DSC模块:传统DSC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在受控温度程序下的热流差异,分析样品的热性质(如熔融、结晶、固化等)。它包含样品和参比坩埚、热流传感器和温控系统。 UV光源模块:UV-DSC额外配备紫外光照射组件,通常使用高强度光源(如高压汞灯或LED,波长范围320-500 nm),通过光导纤维或积分球将紫外光精确引导至样品。 积分球(可选):用于均匀收集和测量样品表面的漫反射光或透射光,增强光通量的测量精度。积分球内壁涂有高反射率材料(如BaSO4或MgO),确保光信号均匀分布。
    • 工作过程: 样品准备:样品(通常为光敏材料,如UV固化胶)置于DSC的样品坩埚中,参比坩埚为空或装有标准物质(如BaSO4)。 光照与热流测量:UV光源以特定波长、强度和时间照射样品,引发光化学反应(如光交联或光聚合)。同时,DSC实时记录样品因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(热流信号,单位mW)。
    • 光通量监测:通过积分球或光传感器测量样品接收到的紫外光通量(光强,单位mW/cm²)。光通量与热流信号结合,可分析光引发反应的动力学和效率。 数据处理:仪器将热流信号(通常以微伏uV记录)转换为热量单位(mW或J/g),通过标定(如使用标准物质Sn的熔融焓)建立灵敏度系数(uV/mW)。
  • 光通量测量原理: 光通量(luminous flux或radiant flux)表示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总能量,单位为流明(lm)或瓦特(W)。在UV-DSC中,光通量通过积分球收集样品表面的漫反射光或透射光,转化为电信号。 积分球法:光源照射样品后,样品吸收部分光,剩余光被积分球内壁多次反射,最终由光电探测器测量总光强。样品与参比(如BaSO4)的光强差异反映样品的吸收特性,进而生成UV-Vis漫反射光谱或光通量数据。 校准:光通量测量需校准光源强度,通常使用已知光谱响应的传感器(如SMARTSens-D UV-C辐照度计),以确保测量精度。 热流与光通量的关联: 光引发反应(如UV固化)通常为放热反应,释放的热量与光通量密切相关。通过控制光源波长和强度,UV-DSC可研究光强对反应速率和热效应的影响。 例如,UV固化胶受光照后,分子发生交联,释放热量。DSC记录热流峰面积(uV·s/mg),结合标定系数转换为反应焓(J/g),而光通量数据可表征光引发效率。
  • 关键技术点 光源控制:UV-DSC使用可调光源(如PDC-7组件),能精确控制波长和光强,适应不同材料的光敏特性。 热流标定:通过标准物质(如Sn熔融焓60.2 J/g)标定热流信号,得到灵敏度系数(如0.34 uV/mW),确保热量测量准确。 光通量均匀性:积分球确保光信号均匀收集,避免因样品表面不平整导致的测量误差。 同步测量:UV-DSC可同时记录热流和光通量,分析光引发反应的热动力学与光化学行为。 应用 光固化材料:研究UV胶、UV树脂的光交联反应,优化加工条件(如光强、波长、温度)。 催化剂分析:表征催化剂表面过渡金属离子的光吸收和配位状态。 材料性能:测量固体样品的光吸收、色差及电子跃迁特性(如n-π、π-π跃迁)。
  • 注意事项 环境影响:光通量测量精度受样品表面反射率、环境光及距离影响,需严格控制测试条件。 仪器校准:定期校准光源和热流传感器,确保数据可靠性。 样品选择:固体样品需均匀,液体样品可直接测吸光度,固体则需积分球测漫反射。 通过结合UV光谱和DSC技术,UV-DSC光通量仪能够精确表征光引发反应的热效应与光吸收特性,为光敏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关键数据支持。